南部战区的动员,很少有这样的大场面。湛江、三亚、香港三地军港同时向南开出,三支队伍,一共700人,在海上输送下直奔马来西亚。这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也是一个外交场合。马来西亚军方早已准备好迎接,不但以礼相待,还派出数百人和全套装备合练,把人数直接推到上千。
这种力度的联合演习,放在马来西亚的军队规模里,已经是大动作。他们总兵力才十万出头,把一千人拉进海上操练,等于把精锐部队都搬出来了。
时间定在10月15日至23日,地点不仅是马来西亚陆地,还包括附近海域。演习的名字是“和平友谊—2025”,课题写得很规矩,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海上安全合作,官方解读是为了强化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意思是自然灾害、海盗这些事要提前演练好。
不过,这些表面理由大家心里都清楚。真正的信号,是马来西亚对南海稳定的支持。这是中国和马来西亚时隔9年单独组织演习,不掺其他国家。从安排到规模,都在释放一种政治立场:愿意和中国携手保证南海局势不被搅乱。
南海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不用多说。黄岩岛、仁爱礁等敏感点上,中国和菲律宾偶尔会短兵相接,美、英、澳、日这些域外力量还喜欢趁机巡来巡去,制造新闻。靠海军的常态巡航、海警的日常执法,中国已经稳住了局面,但如果再多几个爱插手的外部玩家,压力不小。
美国就想看到这个局面。拜登上台后,花了不少精力拉拢东南亚。比如高调访问越南,还有国防部副部长赫格赛斯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明确讲,要和东南亚国家加强防务合作。马来西亚,是他们的重点目标之一。
为了打动吉隆坡,美国甚至快手批准,送出30架二手F/A-18“大黄蜂”战斗机。可以说手笔不小,就等着马来西亚在战略立场上有所回报。
结果,现在马来西亚不仅收下飞机,还在南海和中国来了一场高规格联合演习。这就像在美国面前说一句:飞机照收,但政策不改。既不会倒向中国的对手,也不会跟着美国在南海找麻烦。
马来西亚这步棋,让美国尴尬。因为南海本来就在中国掌控下,美国再想靠东南亚做文章,本来难度就大,如果一个关键目标保持中立,那局面几乎没得玩。
更糟心的是,美国的筹码在减少。换关系的二手战斗机能送几次,而中国却在不断用合作演习扩大朋友圈。
今年,中国已经和多个东南亚国家有过实战性接触。和新加坡搞了“合作—2025”,与柬埔寨的“金龙—2025”,还有泰国的“鹰击—2025”。每一次都是在增加互信,同时在南海巩固主导权,压缩美国的影响空间。
接下来,这个名单还会延长。随着演习的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站在中国一边,或者至少选择在中美之间稳住中立,不去当南海的“变量”。
背景里,还有一个细节要注意。中国这次出动了多种兵力类型,陆军、海军、空军齐上,还有驻港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带来的装备同样丰富,052D型驱逐舰银川舰、071型综合登陆舰井冈山舰、056A型护卫舰荆门舰都到场,还有轮式车辆、直升机、无人系统,几乎是全套配备。这说明,北京在这次演习上的投入不只是军事交流,而是要把综合能力摆出来。
这样的展示,不只是对马来西亚,也是让区域其他国家看得清楚。如果南海局势稳定,中国的合作就是机会;但如果有人跟着域外力量搅局,那面对的就是中国的全套军力。
马来西亚显然明白这个逻辑。它的政府和军队在南海立场上是一致的,这次演习就是最直接的动作。无论是未来的《南海行为准则》,还是日常的海上巡航,吉隆坡都有可能公开支持中国的倡议。
对中国来说,这有双重好处。第一,减少南海周边国家的摩擦源;第二,形成对冲美国外交的区域网络,让域外力量在这里的施展空间越来越小。
美国的办法其实并不新鲜,拉拢、军援、合作、防务承诺,这些套路已经用了几十年。问题是,面对中国的长期、深入的区域战略,这些临时的筹码很难持续产生效果。
南部战区的700人,会在马来西亚和当地部队一起完成既定演习课目,然后各自返航。但演习留下的影响却不会那么快消散。美国的橄榄枝短期内还会伸出来,中国这边的舰艇也还会继续在南海的波涛中穿行。
衡量一场联合演习的价值,看的是它背后站着谁。这次背后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一个已经掌握南海主动权,一个明确不想被美国推到前台。
这种场面,美国看在眼里,心情可想而知。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炒股怎么加杠杆,诚信配资,河南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