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
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看着这个戴着细框眼镜、脸上挂着微笑的他。
很难会有人,将如此“普通”的他,和神童联系在一起。
可偏偏,人不可貌相,而他的人生故事,简直堪称传奇!
7岁学微积分、8岁参加高考夺得760分。
12岁获得国际奥数金牌、24岁就成为大学终身教授。
两岁起就被贴上神童标签、智商230远超爱因斯坦的他,如今怎么样了?
天才的诞生
爱迪生曾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而他,似乎从投胎那一刻起,就打破了所谓的常规。
父母都毕业于香港大学,是上个世纪的高材生。
作为他们的孩子,陶哲轩可谓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身为一个男孩,打从受孕的时候,陶哲轩就遗传了母亲物理和数学专业的优秀基因。
带着这样的先天优势,冥冥之中,陶哲轩似乎和数学就再也分不开了。
都说:“虎父无犬子”。
虽然生在这样家庭的他,婴儿时期和同龄人并无差别。
可到了快上学的年纪,属于他的不同之处,也开始慢慢展现。
1977年,刚刚两岁的陶哲轩,就表现出了异于同龄人的早慧。
在还控制不住尿尿的年纪,陶哲轩就开始对数字很是着迷。
甚至还试图教别的孩子,用熟悉的积木进行计算。
有个当儿科医生的父亲,和曾经做过中学教师的母亲。
陶哲轩的不同之处,很快便被父母看在了眼里。
为了让儿子能接受正规的教育,一年半后,有了初步自理能力的陶哲轩被送进了一所私立小学。
只是,没有预想中的那么顺利,短短几个星期,陶哲轩就退学回到了幼儿园。
原来,陶哲轩虽然智力远超于班上的孩子。
但年龄还小的他,不仅无法在教室里保持长时间的学习状态。
更是不知道,该如何与自己大几岁的同学相处。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也只好让陶哲轩再次回到了幼儿园。
经历了这次的失败后,陶哲轩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神童的进阶之路
回到幼儿园,父母并没有因此放弃对陶哲轩的培养。
反倒是因此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教训。
老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正是因为这次的经历,陶哲轩的神童之门也就此彻底打开。
有了这番遭遇,让陶哲轩的父母深刻认识到。
培养孩子一定要和孩子的天分同步,太快太慢都不是好事。
考虑到儿子的现实情况,父母一边让他在幼儿园与同龄人一同成长。
一边又在家里,指导他完成了小学数学的全部课程。
这样因材施教的启发式教育,让陶哲轩对数学越发痴迷。
可不论孩子表现出了多高的天赋,夫妻俩都没有急于揠苗助长。
直到5岁那年,身心成长的陶哲轩才再次进入一家公立小学。
在这里,校长和老师为他提供了个人辅导计划。
除了他擅长的数学和科学方面,迅速实现了跳级。
其他课程,陶哲轩都是按部就班的,和同龄人一起学习。
这样的环境,不仅让陶哲轩的优势被无限放大。
更是让他和在同龄朋友的相处下,形成了稳定开朗的性格。
没有傲慢、没有孤独,生活中的陶哲轩和普通人一样。
但属于天才的进阶之路,却在悄无声息中,慢慢开启。
7岁那年,陶哲轩就在兴趣的使然下,开始自学微积分。
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校长的帮助下,陶哲轩得到了到中学听数学课的机会。
而到了8岁,陶哲轩不仅顺利升入中学,更是在那年参加了美国高考数学部分的测试。
800的满分,陶哲轩超越了无数十七八岁的孩子,拿到了760的高分。
9岁学习大学数学和物理、12岁拿下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频频在数学竞技考试中获得出色成绩的他,引起了轰动。
在格罗斯教授的论文中,陶哲轩不仅被认为智商230远超爱因斯坦。
更是被建议在12岁生日前完成大学课程,打破当时最年轻大学毕业生的记录。
可面对无数光环,陶哲轩的父母却并没选择为了所谓的成就,让他“野蛮生长”。
打下全素养、多元化的坚实基础,让他保持着对数学的热爱。
随着心智的成熟慢慢成长,才是他们眼中最广阔的前景。
就这样,经历了几年的沉淀,14岁的陶哲轩才真正的踏入了大学的校门。
本以为是新的开始,却没想到竟是新的挑战。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就算是从小被贴上神童、天才标签的他,也不能例外。
只是,谁也没想到,让他走上歧路的,竟是这些。
14岁进入大学,17岁就拿下了硕士学位。
那时的陶哲轩,无疑成了天才的代表。
可作为数学领域的佼佼者,陶哲轩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
立志要成为数学家的他,在毕业后来到了美国,开始攀登那座数学的高峰。
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等待他的却是现实的一击。
当人们的厚望和新环境中的优秀人才聚集碰撞。
看到周围的同学,都能高谈阔论的发表对各自领域的看法时。
陶哲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时的他,虽然名声在外,可也不过是个还未成年的孩子。
面对压力,无法喘息的他,选择了逃避。
沉浸在游戏当中的他,一度让自己的学业挂科。
但好在,他对数学的热爱和生性的纯真始终没有被磨灭。
最终,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这个迷失方向的天才,回归了正轨。
经此一遭,找回自我的陶哲轩,不仅在21岁就获得了普林斯度大学的博士学位。
更是凭借出色的实力,在24岁就被加利福尼亚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31岁获得菲尔茨奖、40岁证明了困扰学术界80余年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
就在2022年,他还推翻了“周期性平铺猜想”。
如今的他,早已脱离了靠着智商刷新奥数记录神童的标签。
而是成了一位顶尖的数学家。
可纵然已经成了“数学界的莫扎特”,但陶哲轩却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从数学家到参与美国白宫生成式AI工作组,他的传奇故事仍旧未完待续。
事业蒸蒸日上,他更是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
妻子劳拉是美国航天总署的工程师,儿子更是自小就表现出了数学天赋。
生活中,陶哲轩和普通人无异,是个会陪孩子玩、接送孩子放学的奶爸。
不孤僻、不清高,功成名就之余,他也在幸福又快乐地生活着。
结语
没有伤仲永的结局,更没有放弃自己的数学之路。
踏实前行的他,终是一步步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参考资料:
中国教育报——陶哲轩:被数学照亮的精灵
新浪科技——陶哲轩:一个华裔数学天才的传奇(组图)
京报网——陶哲轩之父:天才没被拔苗助长(组图)
百度百科——陶哲轩
炒股怎么加杠杆,诚信配资,河南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